惊人的发现 ——纪念西安半坡遗址发现70周年
日期:2023-03-07   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今年是中国著名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聚落遗址——西安半坡遗址发现70周年。

半坡遗址的发现是中国考古事业的一件大事,是一项惊人的发现,它创造了中国考古学上的多项第一。

半坡遗址是1953年3月由西北文物清理队发现的,当时这一地区正在进行大规模基建,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文物,后经专家进一步研究确定,这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当时的保存面积约50000平方米。

1954年秋至1957年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等单位,先后对半坡遗址进行了五次大规模发掘,有近200人参加。总计发掘面积约10000平方米,占遗址保存面积的五分之一。共发现较完整的房屋遗迹46座,各种墓葬250座(其中73座为儿童瓮棺葬),圈栏遗迹2处,窖穴200多个,陶窑6座,还有许多其他遗迹以及石斧、陶盆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上万件遗物。

半坡遗址的发掘,第一次全面而清晰地向人们展示了一处史前聚落遗址的丰富内涵。这也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史前聚落遗址进行的大规模科学发掘,获得了惊人的资料和成果。而当时参加半坡遗址发掘人员中的不少人,如裴文中、俞伟超、杨建芳、李仰松、徐锡台、高明、张忠培、黄景略、王世民等,后来都成了著名考古学家。

通过对这些遗存进行整理,考古学家认识了当时聚落的基本区划,包括生活区、生产区和墓葬区;也认识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对这些遗存进行年代测定的结果是,先民们在半坡聚落居住和生活的年代为距今约6800-6300年。根据这些发现编纂并于1963年出版的《西安半坡——原始氏族公社聚落遗址》一书,开创了中国考古报告的编写体例,成为具有范本意义的考古发掘报告。

发掘过程中,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的学生们在半坡遗址发掘现场举办起了小型展览,边发掘边展示,这可以称为考古工作的一项首创。在将近一个月的展览期间,有附近的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和中小学生累计十几万人参观,轰动一时。这次展览为半坡遗址扩大社会知名度,更为后来西安半坡博物馆的成立制造了舆论,拉开了建设序幕。

半坡遗址的发现、发掘和研究,在中国史前考古学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这是我国第一次对史前聚落遗址进行大面积考古发掘;

二、确立了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或半坡文化),这是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研究的开端;

三、开创了我国聚落考古学和环境考古学研究的尝试;

四、半坡遗址发掘报告,创立了我国史前考古发掘报告编写的基本模式;

五、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卓有成就的考古学家。

正是由于半坡遗址的重要意义与价值,1958年由国家拨款30万元在“原地发掘、就地保护”的基础上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

1961年,国务院将半坡遗址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半坡博物馆自建成开放以来,一代又一代文博人筚路蓝缕、奋斗不息,半坡博物馆成为一个现代精神文明的窗口和弘扬历史唯物主义、爱国主义的阵地,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走进博物馆,追寻半坡先民留下的足迹和人类童年的记忆。□宋澎

 

北大学生向参观的群众讲解半坡遗址。

考古家对遗址进行绘图。

半坡遗址发掘现场。

责任编辑:白子璐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