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记”杨银锁
日期:2004-06-08   来源:

见到航空工业局618研究所副主席杨银锁,我第一句话就是:“杨名记,你好!”老杨一脸灿烂,连忙推辞:“不敢当,不敢当”。
  能被人封为“名记”,实在不易。干专职新闻工作的也没几个,而他,受之无愧。
  杨银锁58岁,两鬓花白,精神矍铄。整天都是乐呵呵的,为人处事特随和。这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1996年,他到工会负责工会信息工作以来,先后在《中国国防工会信息》、《陕西工运》等工会刊物发表各种信息、文章100多篇。在国家及省市报刊、电台发表各类新闻稿件1600余篇。有28篇工会论文获优秀论文奖,其中1篇获全国工会优秀论文奖。
  老杨对自己发表的文章十分珍爱,专门制做的十几个大本子,里面全是他在报刊上发表的各类文章。每个大本子第一页有目录,一看就知道哪年哪月哪日、在什么媒体上刊登的什么文章,且都有编号。翻看这些作品,看到了老杨在宣传工作中取得的成果,也看到了航空618研究所发展所走过的艰难历程。
  问起老杨写作的积极性从何而来?他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只要爱岗敬业,具有极强的事业心,就必然会干出成绩。他还总结出在写稿中必须具备的三种精神,即:主动精神、实干精神、持之以恒精神。说到“持之以恒”,老杨还讲了这样的一件事:一年的春节,某杂志社向他约稿,写被评为院士的老所长冯培德,时间很紧。正是大年初一、初二,老杨抓紧时间走亲访友,初三到初七,连着5天,关在家里埋头写稿,持之以恒。一遍不行,再写第二遍,直到满意为止,并立即将稿件投出。上班后不几天,这篇稿件被刊用。也就是这一年,老杨持之以恒的韧劲,在各媒体发稿达近百篇。
  老杨干事情,很有条理性。多年来,他总结出一套又一套的写稿经验。采访他,我算是上了一堂生动的采访写作课。他说:写稿要善于钻研,这里面有六个技巧:要善于发现信息线索、要以快取胜、要对号入座、要选好角度、要有头条意识、要乱箭齐发(一稿多投);在苦练硬功方面要把握好六个环节:要创新不能平淡、要勤奋不能懒、要快捷不能拖拉、要精练不能?嗦、要真实不能失实、要准确不能有差错……
  他顺口说出如此多的精辟之言,令我这从事二十多年的新闻工作者,着实佩服。他的桌上放着一个笔记本。我随手翻开,见有一篇他写的题为《穿群众鞋走服务路》如何做工会工作粗浅的体会。很有新意。我说:为何不投给媒体?他嘿嘿一笑:“我写好东西,一般要先放放,反复多次改改,待成熟之后,一投一中。”可见老杨对宣传工作的认真态度。
  老杨不但能写稿,也善于配合前来采访的新闻单位,为其输送有威力的“弹药”,使采访者能写出各种脍炙人口的文章来。这次采访618所,他为我提供了该所如何关心重用合同工以及工会工作的四个不可思议。在他写稿精神鼓舞下,我回到报社,立即动手写出两篇稿件,并见诸于报端,上面还有他的名字:本报通讯员杨银锁。
           ■
关键词:|杨银锁|

责任编辑:sxworker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