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采油工
日期:2014-06-27   来源:

发布日期:2014年06月27日

  6月4日,杏子川采油厂团委干事李迎国跟随笔者一起到达该厂采油四大队一区队采访时,刚进大门,他就指着地上用水泥砖块拼成的延长石油标识,告诉笔者这是他以前下派来当采油工时留下的纪念。
杏子川采油厂为了有效缓解生产一线严重缺员的困难,转变机关干部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从2012年5月开始,启动机关人员下派基层当采油工工作方案,无论哪个级别,什么岗位,必须人人下基层驻点,到一线当采油工。
与此同时,该厂出台了《机关人员下基层管理办法》,实施派驻单位为管理主体,厂监督考评组和派出单位进行跟踪监督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派驻单位负责做好下派人员的工作安排、日常管理、活工资分配和期满考核等。派出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给下派人员安排原岗位工作任务或抽回单位工作,每月至少一次看望下派人员,了解他们工作生活各方面存在的困难,及时协调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确保安心工作。监督考评组每月对下派人员至少进行一次日常监督检查,准确掌握下派人员在岗情况、纪律和思想动态,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考核制度规定:生产任务、安全环保和石油管护是采油工的三项硬指标,下派期间出现三个月不能完成生产任务,发生一次一般性以上安全环保事故或原油被盗事件中的任意一项,以及无故脱岗或有人举报长期离岗的,经核实后办理调离原岗手续,安排长期留在一线工作。
为了使下派人员尽快转变角色,适应环境,认真履行采油工职责,增长才干。派驻单位为每名下派人员指定一名有责任心的老职工为师傅,帮助他们熟悉工作程序、了解操作规程。
有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管理制度,一批批机关人员先后奔赴一线,真正当起了采油工。
由于其他高产区和新建产能区人手紧张,采油四大队60余名职工陆续被抽调到其他井站工作。2013年3月该厂把四大队的7个区队重新改编为5个区队,所有下基层人员放在采油四大队1区队统一管理,专门成立机关下派人员管护区队,现在共58人分5个班,并建一女子采油班。
今年,该厂以聚焦“四风”、解决“四信”,开展“五项整顿”活动为契机,严格落实“1234”工作措施(主要领导每月在采油大队驻点1天,副厂级领导每月驻区队2天,科级干部每月驻井3天,机关人员每人下派驻井4个月),确保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提高机关人员下基层的工作效率,改善一线生产经营效益。
今年3月1日,四大队调整任命韩春林为1区队队长,安排全年生产任务目标11404吨。他与下派人员交流中鼓励大家在下派的工作岗位上不仅要干好本职工作,还要给这里留下点有意义的东西。
李迎国在2013年下派期间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主动给区队设计制作宣传橱窗,休假时自己开车山上山下跑了几十回拉运材料,利用工作之余设计制作了许多区队宣传栏,帮助梳理区队文化、井场管理制度等。他组织大家建成了下派职工松树园,号召每名下派职工都种一棵树。他说:“等我们再次下派时,再来看看我们自己亲手种上的小树苗,一定会倍感亲切。”他还找来水泥和碎石块在区队院子的小花园地面制作了延长石油山丹丹花的
企业标识。
该厂今年开始在各区队搞示功仪测井,大部分人只会简单操作仪器,缺乏对基本理论的了解,也无法对示功图进行基本分析。勘探开发研究所采油工艺岗位的助理工程师陈静下派区队后发现区队技术员、采油工都对之前下发过的示功图典型分析了解甚少,就主动给大家讲理论原理。她给区队汇报了这个情况后,全大队抽来十几个技术员在此集体学习。之后大家对示功图基本都能做基础分析,能掌握抽油泵的运行情况,动态液面变化情况。从5月份开始,四大队全面投入使用示功仪测井,1区队已经完成86口井50%的测井任务。

袁莉是厂生产科的统计员,41岁,今年5月轮到第二批人员下基层,生产科轮到3个女工该下基层了。袁莉考虑到另外两个女工工作和家庭有些事不方便下基层,就主动申请第一个去。管护区队考虑到她是“90后”又在基层工作过,推选她为女子采油班班长。她们7人分为两个小组,各自都有自己的承包井。每日量罐、巡查隐患、打扫井场卫生、定时巡井。需要拧管钳等干不了的,都记录下来汇报,班组长再派人上井解决。4个月的一线生活,袁莉认为自己得到了锻炼,与基层人员互相交流、认真学习,对油井知识有了全面的掌握。
韩春林介绍,有些下派来的人从未接触过生产一线,对采油工作毫无认识,通过班长手把手交、师傅天天带,能尽快地适应工作。而下派人员将厂里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等传到给工友,开拓了一线职工的视野,激发了一线职工爱岗敬业的热情,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
苗圣地因家在山西,回一次家把一个月8天假的一半时间都浪费在了路上。为了照顾他,区队决定给他一个月放十天假,他有了充足的时间回家享受家庭温暖,来单位后工作热情更高了。
有的下派女工老公周末带孩子上山来看望,有的班组安排女工周末回家,照顾老人和家人。驻点职工都很感激,还常劝说区队长和班长多回家去。
以前各区队在山里的工作比较自由,没有绝对的上下班时间,保证把工作干好就行。下派人员来后改变了这种缓慢的工作节奏,大家一样遵循早睡早起的作息规律,抽空就讲解机关部门间的工作流程和请销假、财务报销等制度。尤其下派的女工,把区队室内室外的环境卫生打扫得非常干净,主动地擦玻璃、打扫厨卫和花园等公共区域卫生,帮男职工整理业务,把一线的环境氛围完全改变了。职工每日按时出井量罐、巡查,处理井场问题。下午有时搞集体学习、体育活动。饭后碰头会总结当天,安排次日工作。精力旺盛的人还会主动再去巡查一圈。
因为下派的人员是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人,要求言行统一真难。为了提高大家的凝聚力,提升工作效率,韩春林经常在组织学习讨论时让大家交流“我是来干啥的,我如何干好工作的”。下派人员在一线感受到了工人的热情和纯真后,对一线工人的看法有了改变,更关照一线的工作了。
高龙是基建科青工,对工作热情很高,安排的工作之外的事,也主动去做。他利用饭后时间主动去查井,遇到问题自己主动研究,实在处理不了的给队上汇报求助。
艾小刚是厂油建科的协调员。从2013年3月至今,他先后三次下派到区队。单位人员前两轮过后,第三轮他主动要求第一个就来。当他和这批下派人员一起来的时候,区队的熟人朋友主动跑过去和他握手,欢迎他再次光临。区队长说他之前在这里干得不错,给大家留下了好感,所以大家欢迎这样的人继续来。有了前两次的下派经验,他对于基层的不容易有了更多的认识,回到单位上搞工作,站在基层的角度考虑问题更多了。他把三次到这里的认识讲给家人听,家人逐渐认可了他的想法,支持他继续努力工作。艾小刚说,他三次来发现这里都有变化,人在变,环境在变,管理在变。他坚持每天最早起床,在井场一边打扫卫生一边高歌。
勘探开发研究所所长薛涛4月份到区队驻点,帮区队建立了单井台账,指导单井信息的收集整理。他还自费为区队装备了一些桌椅送给工友使用。
生产科长宋金旺下派驻点时是管护化28井、150井、151井。他不仅完全当一个采油工,还要多组织开会学习,宣贯厂里的精神思想和有关制度,加强夜查,防止事故,监督下派人员的在岗情况和业余时间区队井站喝酒赌博情况。
机关人员到一线驻点,不仅使得原来的采油工有了充足的顶休时间,而且形成了一对一师徒关系,增强了机关与基层的感情联络,方便了各方面工作的交流衔接。中层干部到一线锻炼,对井场管理达标建设、三岗标准建设都提供了很好的支持。把好的思想制度、管理知识、业务知识传递到一线。把区队情况调研清楚,带回调研问题专题研究解决,促进了一线工作效率的有效改善。
该厂11个副厂长联系45个区队,每月驻区队两天都是现场办公。走访座谈、收集问题、全力协调解决一切影响生产建设的困难,真正做到了为一线职工排忧解难。
厂长、书记除了平时到一线检查工作外,每月必须有一天专门驻点在采油队工作。能解决的问题现场解决,无法解决的要说明情况,带到厂党政会研究处理。
采油区队都有下派人员到基层工作情况登记表,每名下派人员来一线驻点的表现、业绩等都有详细的记录。厂监督考评组依据派驻单位的考核推荐,在所有下派人员中评选优秀下派职工,目前已经有十名优秀下派职工受到表彰奖励。
韩春林说现在区队每天都在进步,高标准、规范、精细已经成为1区队的管理特色。区队对环境卫生定了文明标准,对油井计量严格执行油田公司标准,区队对报表上的计量数据经常抽查,为注水提供了可靠依据。区队的工作流程、油水井巡回检查等都有了规范的6S管理制度。而且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磐石文化,用一颗颗职工自己刻画的工艺石头来展现油田的企业文化。
根据派驻单位和派出单位的汇报得知,安排机关人员轮流下派到一线驻点工作的作用已经突显:缓解了一线用工紧张情况。下派人员完全当一个采油工,在一线换位锻炼,培养对一线的感情,增强了为一线服务的大局意识。一线人力资源有效瘦身,三线的调整使得机关人数不再超过10%。
据统计,除了厂领导和中层干部,机关职工目前已经累计有365人次参与了下派一线当采油工的活动,有10%的人已经有了两次下派的经历。目前,在杏子川采油厂,人人都是采油工的话题已被传为佳话。(侯小龙)

责任编辑:sxworker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